12 December, 2015

Fly • Day


对我来说,今天真的是开心到快要飞起来的那种感觉!一身轻!因为是长达一个月的job、和客户结案的日子~感觉自己真的了不起,同事容忍不了的客户,我终于熬过了!而且还是一整个月的时间都一直和客户跟进,客户打来的电话多到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和客户谈恋爱啊…。话说,真的无法讨厌客户(虽然他们有时候真的很讨厌),如果讨厌客户的话,就无法好好工作,无法好好工作的话,就无法预期完成,无法预期完成,就会毁公司的荣誉…?事情有这么严重吗?但我没想那么多啦,只是想好好完成自己的本分而已。

在这过程中间,我周末还可以去跑马拉松,还和阿沫去了康的民宿放空。放空回来继续面对现实,得知同事和老板昨天起争执,各持己见。我才从民宿回来就被夹攻,逃不了。但那时候心里的OS是:“我都忙成这样了,你们还吵架,可不可以不要烦我啊…” 当然,那时我不能这么说。同事一来公司就向我告状;老板之后进来,私下偷偷问我同事对我说了什么。我对两方所传达的说辞很模糊,毕竟我没有当着他们的面看着他们起争执,所以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谁的问题。不如说全部人都有问题,但都不想承认,于是恼羞成怒、口出恶言…?两方工作上的对话也很僵硬,尴尬死。这时候我怎么可能有空闲时间去想站在谁的边啊,都快忙死了,要兼顾工作还要兼顾你们的不沟通却要我来当话筒?于是我就一半理一半不理的态度,听听就算,因为工作很忙我也没心情去调解俩人的关系,伤神又费力。还是把残留的精神完成工作…

当天快要放工时,同事想通一些事情,然后突然对我分析这一切,她说她已经向老板道歉。站在她的立场来看,她太过把老板当成朋友看待,于是过了该有的界限。虽然老板在两年前对她说过员工和老板之间没有划界限。此事件的发生是因为老板认为同事的freelance job耽误她在公司的本分,老板容许她接freelance工作,但前提是要把公司的本分做好。老板说她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衍生到我这里,本来就已经很多东西做,变成我也得分担她的工作分量。更加好笑的是,已经FA的东西,client还打电话来,说做错size,要relayout。然后才发现,当初由于我太忙,于是把手头上的一两个item交给她做。但当下我跟她说我忙不过来,需要她的帮忙的时候,她是一脸超级不爽的样子。好吧,既然我已经开口,就交代她帮忙我做。她缓和不过来她不愿意帮忙的神情,硬着头皮帮我做。我看在眼里,下定决心,下次不如我自己来就好,求她帮忙还得看她脸色。这一次她做错size,让我忙上加忙,更加笃定我自己来做的想法。

她在半小时以内完成那两个item,我很感谢她,帮我省下时间做其他的item。但让老板得知她set错size的时候,老板说了一句话:“没心。” 老板一直以来都知道她已经无心工作,一心只想要去外国念书、旅行、辞职、接freelance…但老板不会阻止她做任何决定,老板要求的也很简单,就是达到他的要求,在我看来身为员工并不是很难的要求,是责任。

永远不去想自己为公司付出多少,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子,会使自己无法看到别人也像曾经的自己,忘记是如何挨过来的。老板在这行业10多年,论经验论资历也多过我们几十倍,身为员工我们只能帮助他达到目标。老实说,公司经济状态不太好,并不能说不做就不做,老板可能也处于走投无路的状态,贴钱也得给我们薪水领。虽然老板没有亲口说,但他都一把年纪了,依然还在想为公司在额外领域捞钱的点子,他还有一家人要养,也有一堆债要还,其实站在他的立场去想并不容易。

事情到了最后我也说不清楚是谁的问题。我只知道出尔反尔是人类的本性,因为想法一直在改变,既然无法掌控别人的想法,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why not随机应变、坦然面对当下让自己觉得不舒适的情况?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一旦挨过了,就可以脱离那些会让自己不开心、难过的情况…快乐自然而然就会找上门啦。

03 December, 2015

我们都长大了


最欣慰的是,阿沫的邀约,她刚好提醒我,今年好像还有什么事情还未做,有点重要的事情。埋在endless的工作里,我才想起还没去过那个地方。其实我不介意再多去几次,因为我真的很把那里当作第二个家。朋友问说,我是不是半个导游啊?来这么多次住宿有没有折扣啊?我熟悉导览路线,住宿没有折扣(没想过这个问题诶,下次可以maintain RM30吗?)去了再去,数一数也已经去五次啦:前两年去两次;去年去两次;今年仅只在年尾去这么一次。

在这里遇见的人们,从他们身上找到熟悉的影子,我都想找他们聊开,出于好奇心也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事情,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这终究是缘分,在这里相遇的缘分。时间短促且匆匆溜走,来不及熟络就要分离。但此游我确实是有点为康着想,得知他星期五、六、日有带团,于是我才决定六、日、一去,避开他带团的日期之外,也奢侈地希望他可以带我和阿沫去后山的溪水玩耍。此外,单车路线也略懂,不必麻烦他带路,我自己来就可以,他觉得像我这样的客人很体贴…他大概忘记我已来过几次,于是再三提醒他,我带过谁谁谁来,那个谁谁谁最近怎样,他也有想不起我带谁来过的时候,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在的时候,因他太忙着过惬意的生活。

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女主人已经不在。简略地说就是性格不合,于是走不下去。我当然吓傻了,我以为还能有机会出席他的结婚典礼,我可以想象这个村子的乡亲父老、邻居熟人都来这里庆贺他的喜事…怎知会这样。他说他不再执着,不再强求,也不再因为寂寞而想找个人陪。他陷入感情困惑期,他突然对自己不肯定,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有这样的举动。凡事都小心翼翼,谨慎为重。为了重拾心情,他决定再展开另一个自己的单车旅程。他明知道我不会去,还是随口问问我,我当然说不去了啊。但他也很想念龙运,当年和他一起去单车旅行到过的地方。再约个时间去吧。

每每我带朋友来,他都会问我:“没告诉你朋友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吗?” 我想已经重复到烂掉,应他的酬还是要重复。他很是洋洋得意,故意让我朋友问这问题,然后一直重温我们是怎么认识的。虽然我们俩说辞的版本不一样,但从认识他开始,我们一起做过很多傻事。那时候我还是学院生,他是相机店的打工仔。我们喜欢在城市到处乱走流浪,在陌生的地点暂停,顶着大太阳,穿着人字拖T衬衫穿梭在繁忙脚步的上班族群中,显得我们很格格不入。在KLCC喷水池旁边吃着food court买来的便当边聊天。他带我初次品尝牛杂面,从此以后我只吃牛肉面不吃牛杂面。去书展、画展、艺术展、咖啡馆、手工市集、玩胶卷相机、一起去东海岸单车旅…那时候的我们好奇心旺盛得不得了。后来我毕业之际,踏入社会工作;而他辞掉工作,完成他的梦想,说到做到。康说,我从一个每天穿着T衬衫的小女生,到现在出社会工作的上班族,而每年不忘来探望他这个老朋友…现在我才发现,我们好像无意间见证彼此蜕变的过程…对呀,我们都长大了,而且都想变成更好的人而努力。


明年再来探望你吧。

01 December, 2015

重游又重游


这一刻的午间暖风,最想念。

06 November, 2015

日复一日

最近工作吃蛇时,偶然看回以前自己写过的部落格文章。好纯真。好像不管大小事、琐碎事、你我他的事、喜怒哀乐、感觉、想法都会报告,统统写进部落格。一开始是以游子身份写部落格,作为向家人报告我的状况的平台,但后来渐渐演变成它也可以是倾诉的对象。内容吗?大部分都是功课遇到瓶颈,不然就是熬夜至凌晨还醒着,赶功课之中写的短文。“没怎么睡”、“好想睡”、“睡不着”、“熬夜”、“功课”…重复出现又出现…我有这么拼吗,真怀疑这一点。那时候好像只是忙着做功课了,导致自己有时候忘了联络家人,没事就不会call,有事才会call回家,实在不应该,呵呵。赶功课期间,很多miss掉的,遗憾的、惋惜的、想珍惜的:朋友聚会,家人生日的庆祝,父亲节、母亲节,都写在这里。有些post好像下宣战誓言,自认到学期尾声时会进入开Turbo的Mode,属于六亲不认的状态之下,请求家人和朋友时不时亲自联络我,确认我是否还活着(笑)

相比下来,当然还是佩服以前的自己那么勇于(在部落格)表达。虽然我不否认以前的我有一些些悲观,那些消极的想法都写进去部落格,之后再顺便安慰自己,而得到慰籍,净化悲观。如今的我,感觉很neutral,不再借由部落格去净化悲观,反而可以当下self-净化,化解 & let go。从悲观角度调去neutral听起来好像很不容易,这可能花我几年的时间来“修炼”成这样的skill…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把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了呢?虽然不会每天写部落格,但我还在持续写日记,这更可以记录自己每一天不一样的心情,翻阅日记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态变动。

有时候简单的生活就是每一天为自己下厨煮好吃的晚餐,去超市选购自己爱吃的材料,compare价格和味道的差别,发现变幻多端的烹饪食谱,而且下厨真的会上瘾~。有时候期待二姐、大姐、姐夫回家的周末,和家人共聚一堂,想想早午餐要和家人去哪儿吃,或者是晚餐要煮什么吃,然后一起去超市逛街。然后看看两个小外甥女,抱抱乐芯,逗她们笑开怀。乐萱好多话要说,听她说她在幼稚园和老师同学们处得怎么样,她的好朋友怎么不理她了呢她也不了解,我听后也觉得好笑~。两天的周末很快就漂走,隔天上班的早上被老爸叫醒,然后陪我去巴刹买grocery,再一起吃早餐聊家常,然后老爸会目送我进公司大门后才离开。偶尔联络许久不见的朋友,约出来见面都会聊个天南地北,update彼此的状况。不舍得时间那么快溜走,之后大家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过生活。


日复一日的生活虽然很简单,但我还能发现更简单之中的简单美,它最近实在是太热情,热情到我有点无法招架,但它依然很美,提醒着我日复一日的美好。






20 October, 2015

彼此都是学习的过程

前几个月一个实习的女孩来到我公司工作,小我一岁,快大学毕业,实习完交报告后就可以毕业。刚开始的时候,老板叫我和同事“试水温”,让她分担我们的工作。我们俩完全没头绪到底该给她做些什么,于是简略地交代她设计一个客户要的徽章,并叮咛她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问我们。吃午饭闲聊期间,得知原来她大学读的科系完全和我们的工作内容没有关系,而她告诉我她昨天才刚刚学会掌握我们极为常用的设计软体。而我很纳闷,为什么这个实习生申请一个她毫无概念的工作。更让我郁闷的是,为什么老板请一个与工作毫无相关的实习生。询问之下,我还可以理解老板,说是给她一个学习机会。而且老板再三强调让她做现有的工作,因参与“实战”才会碰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等等的“真实感”。好吧,我可以说老板真是好好先生一个,他确实是我遇过最不拘束、最爽快的老板。根据有经验的人说,公司以低薪金请实习生,一般上都会叫实习生做打杂的工作,完全没有机会参与真正的工作。当初我完全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直到我遇到这个实习生,我顿时就明白了。


这个情况比较特别,说得婉转一点就是学习机会;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选错职位。


一个月之后,因截稿期限就在眼前,她的设计稿依然还在老板预期之外的水准,于是老板没有打算呈交她的稿。但事发前一天我并不知道老板不用她的稿,虽然有进步但还是希望她的稿可以呈交上去。我惊觉她好像不知道截稿日期的重要性、无法达到老板的要求…她种种“不在状况内”的眼神,我有点纳闷于是咄咄逼人地询问她的稿如何了、给老板看了没、他要修改什么吗、你知道截稿日就在明天吗……问了很多对她来说压力很大的问题。殊不知我才转过头,她已经偷偷流泪。然后被我发现她正憋住眼泪,这时她才抽泣地说,从第一天上班开始到现在,她就一直处于很压力的状态。我完全被她这一句打败了。


我想起以前的我,也因为工作压力而哭过。


她知道我们很忙,于是不敢打扰我们,不敢问我们问题,不想给我们添麻烦。于是我又想起更以前的那个我,也是因为有问题不问,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做得到,但是就是一直做不到,于是酿成我的Art Director帮我“拾屎”的悲剧。从此以后我面对AD时让我更加愧疚,因为帮不上忙和让他“拾屎”的关系。现在的她,也是内疚自己帮不上工作的忙,但其实她缺乏的是过程,如当年那个AD告诉我的。当年这听着也许有点安慰的话,我依然谨记,到现在。她也许怕做错,怕我们骂人(妈呀我们看起来有那么凶吗),怕老板不喜欢她做的东西,很怕这个、很怕那个…但她或许不知道,我最怕她不问问题,还担心她是不是真的懂我在说什么。在她进来工作的第一天,我也告诉过她,我第一次领导新人,我也不熟悉,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过程,彼此都在学习中。


工作的经验值真的很重要,这是她所欠缺的,她只是需要时间。


这期间,她较少分担我们的工作,都让她从最简单的基础开始,从research、adobe illustrator、typography、creative campaign case reference etc…完全是学院时期学过的东西,重新再flash back一遍。偶尔会让她替客人开门、帮我们跑腿打包午餐、做文书翻译、影印一些简单的资料和标签等等。因人手不够的关系,在她还没来之前,几乎都是我们在做的杂工。她该庆幸在这间公司遇到很好的老板吗?实际上她也有因为做错很简单的打杂工,而让老板觉得很无奈,更不用说交代她客户的工作。从她的角度来说,她的每日工作很简单,就是从我们身上知道一些关于这行业的知识,每天有东西学,并可以写进实习报告。从我的角度来说,我都传授给她我所知道的,尽量让她帮忙工作的一小部分(其实她是否可以胜任这一部分,只是根据截稿日期限和对她的信任,是不是该放手让她做她才会学到东西,事后纠正就行;或,我们可以完全不让她帮忙,自己来反而比较快)。从老板的角度来说,她在这里呆的那几个月,也许可以让她更清楚以后该选择怎么样的职业道路。

01 October, 2015

7-8-9

踏入十月份,才知道今年很快就要结束。稍微不安又不敢期望太大的这个月份,在得知消息之前,我安分地过好我的生活。

投寄都该寄出去的文件之后,和camp友们来个说走就走的怡保玩个两天一夜,什么废话都能聊的我们四人,去到哪也离不开吃,对啦,去怡保就是一直吃,聊,吃,聊,吃,再聊。很短暂也很可惜的相聚,也期待下一站说走就走的相聚。

生日很平凡却很庆幸地和家人一起度过,就在一间从姐姐中学时期放学后常光顾的西餐店为地点。前一晚二姐夫也买了蛋糕帮我庆祝,家人们说很久没有一起庆祝我的生日,自从中五毕业之后开始吧,已经有6、7年之久。许的愿望很简单,家人朋友健康平安快乐,今年贪心地附赠一个愿望,呵呵。

读过文章说想要治失眠的话就得早起,于是成功维持一个星期的早起生活,果然很见效,晚上很早就累坏而不得不入眠。但,只有一个星期…那么7天,之后立即打回原形…是学院时期造成的熬夜习惯,难抵意志力…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是熬夜熬出来的,于是我想就这样失眠一辈子了吗,好悲哀啊。


偶尔周末很闷,闷在岛上公寓,虽然有上半天班,但还是选择闷在房里,就是闷闷的过周末。偶尔周末和屋友去听听live band,边喝饮料边欣赏音乐(装有taste),是很enjoy一下~感觉玩live band的乐手们都真的很enjoy在音乐,而我看到他们极度enjoy兴奋的样子也莫名开朗,直到深夜曲终人散。

大姐突如其来的告诉我说她要来槟城,而且一天内往返,说真的一开始我还真的不相信。不过后来我也随势建议去Soul Cafe吃青酱意大利面,终于吃到嘴边了呵呵呵呵(很满足我的pleasure life 哈哈)


周末挑战料理,心情特别好。呵呵。

..
...
....
.....

于是最近还是凌晨两、三点睡,我看谁也救不了我的失眠呗。







25 July, 2015

发现优点的练习

近来,我身边的人开始迷惑于他们身边的人,纷纷向我吐露心声,于是我主动慰问一些看起来不怎么担心但其实还满担心的人(根本就在对号入座)…有的不知该怎么继续相处,有的觉得另一半好像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有的则默默地支持喜欢的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么善变的事情吗?当然不是。自从大家都工作以后,接触的领域也不同,关心的事物也不一样,参与的都是和自己领域有关的事物,兴趣也开始有变化,开始注重自己认为重要的人事物。选择认为对工作有需要的兴趣,读认为对未来有帮助的书,这看起来似乎很理所当然,但无形之中失去自己原本的个性。

“「你怎么会跟那种人来往?他不是有点奇怪吗?」

即便有人如此说长道短,但如果对象是自己的朋友、恋人或是终身伴侣,那我认为自己觉得好就是好。
不管是朋友、恋人,还是工作合作对象,选择要与谁交往时,决不能计较利害得失。

「和这个人来往的话,既能填补寂寞,又有人脈,好处很多。」

抱着这种期待与人来往,我想并不正确。”

——《谢谢你》松浦弥太郎

















当初去台湾文具店时,对“谢谢你”这三个字很有感触。它当下就映入眼帘,在这么多书之中。当时参与圣堂的CHOICE生活营之后,答应自己要懂得自己拥有的一切,时时处处感恩身边的人事物,不好的事情发生必定有它的原因,就在我犹豫该不该去参与生活营的时候,犹豫也有它的原因。因某人促使我参加,从此我认识了一班什么都能聊的朋友。从营的第一天那么陌生的我们,到现在我们可以为了一个人的烦恼而奔驰到怡保,再来聊个两天一夜。我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来自不同的出生地,各自在各自的岗位生活工作打拼,但时不时会分享、关心的朋友。因着不可思议的缘分而聚集,再变成亲近与不可或缺的关系,不管是亲人、朋友、同事或老板,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幸运。

本书说明经营人际关系的三个行为「栽培、守护、持续」,沟通为最首要的出发点,说话的同时也把自己放在话中。沟通的首要目的是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而对自己以外的人给予更多的敬意与尊重,首先就要自己主动去传达,凡事都由本身开始,去守护或持续,毫不吝惜,不装腔作势,而是以真心对待。

将「很高兴见到你」的心情立刻表现出来,互相率直地传达心意,如此一来,对方也会自然而然敞开心门啦。主动积极需要一点勇气,还不习惯的时候或许会犹豫或害羞,但有值得勇敢挑战的价值。不是等待对方向自己搭话,而是自己先发声。现在想起来,我也不太主动过。曾经在一场朋友去cafe饮茶的局,因身边坐着一个从来没说过话但只听闻过有这样的一个人,我脑子里完全找不到话题和他聊,很尴尬。但他先开口了,也许他看得出我很紧张很害羞,于是他对我说:“后面座位的客人拿着那么厚的书,都已经这种时候了…(那时已经晚上10点多啦)” 然后我接:“而且还只是第一面…” 于是我们就这样聊起来啦!真的很感谢他先开口了呢,要不然我会觉得那班朋友的局很无聊啊下次不要去了啊什么的,哈哈!

「 Labor and to wait. 」

“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播种,然后等待的行为。要加深人与人的羁绊,无论如何都需要等待的时间。“根长出来了吗?发芽了吗?”,才撒下种子就翻开土来看,那只会毁了植物。等到总算发芽,要开始照顾那小小的绿意,但不管再有爱,如果水浇得太多,植物就会腐烂;如果不去照顾,置之不理,又会枯死。要学会浇多少水才是适度的水量。要懂得播种的时机、浇水的时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等待的时间的重要性。与人交往,就像每天都在照顾小小的种子,我只能说,没有着急的必要。因为你我都是森林里的一棵树,是一颗受到许多人的爱情灌溉而慢慢茁壮的小小种子。”

人际关系里常常会有不如意的烦恼和误会,它让自己连“谢谢”也难以说出口。然而,这些事情也让自己懂得如何思考,从中学习和成长。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其实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活着。就算未来有一天与人相处遇到不愉快的事,但是对那些自己因此学到的事情,我想终有一天也能说出“谢谢”这句话。时时刻刻过着感恩的生活,继续为生活奋斗~


 谢谢大家!


(顺便自我庆祝仪式,这一篇已经是这部落格的第181篇啦*oh yeah*壹捌壹)

10 July, 2015

不曾离开过



这篇是关于气味的到来,ref: 不为人知 的 气味。无意间踏入七月,正是它来临的时候,它提醒我一些事情,目前还在探索中。依然说不出个所以然,就由我吧。

前阵子请假去吉隆坡办点申请奖学金的事情(对,我还在申请去年没入选的奖学金,我不想就这样放弃~),顺便回到老地方,见见老同学、老同事和栽培我的老师们。上个月没法出席学院举办的校友会,只因当天需要值班半天,于是没有特意请假回去参加。但对于这一次我突如其来的“回校”,老师们完全没有意料到,我只告诉KFC一个人,此时我还可以一一向老师们叙叙旧,也聊更多大家的近况。感觉好像老朋友那般厚重的感情,老师们太温暖之外,好像朋友一般拿我的身高和宽度来开玩笑,而我免疫式地告诉他们已经不是第一个人这样说啦,接着又苦口婆心地给我饮食方面的劝告,而我就拿老师的皱纹来见证我有长大。我喜欢这样子见面,更像老朋友给的惊喜,再说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

旧同事们依然还是忙,但旧公司也已时过境迁,多了几张新脸孔…毕竟这行业常常有人辞职后再回来工作再辞职也不是新鲜事。Shara的大女儿也已经去日本留学,是她中学毕业之前梦寐以求的日本,还真替她高兴~她的小女儿今年也11岁,身高也快高过我,赫赫。与旧同事来一次久违的聚餐,聊着大家最近怎么样什么的,这一聚才发现已经忘记上一次聚餐是什么时候。除了Shara收留我,还有Armo收留我,终于有朋友和我一起pillow talk啦~于是还有慧丝聊聊她的新工作和朋友的近况,凯扬、龙哥、阿Ban这久违没见面的中学同学见面聊个天南地北,实在过瘾。

搞定重要的事情后,果然对失眠有帮助,猜想这几天的失眠也是因为这奖学金要准备资料和跑大使馆认证资料等等的繁琐步骤,但为能自己争取得到的话,何乐而不为?那也值得。从吉隆坡回来的这几天,那存有记忆的气味一直都在,我猜这次是洗发水的味道,而且还是For Men的,赫赫。

15 May, 2015

但其实我想说关于蜉蝣的事


最近天气转变无常,一大早的太阳酷热似中午,下午突然一阵过云雨,然后傍晚安静地落幕…那么的戏剧化的天气,难以捉摸。自从我搬来槟岛住之后,每天上下班都走路去公司,前阵子是骑单车去,但自从被狗追了三次之后,就很少再骑单车去上班。那些狗一看到骑单车的cyclist就狂追,反而走路的路人却没引起他们的注意。去公司的路途偶尔会有好心人让我搭顺风车,她是在公寓前的路口摆摊的马来妇女,她从凌晨开始卖椰浆饭和糕点,9点半左右正好收摊子。她说反正顺路,第一次很坚持要载我去,我难以拒绝她,于是就很尴尬地上了她的车。近两个月里她载过我三次,从中了解到她年纪轻轻就嫁人,已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是缅甸人。由于户籍的关系,她丈夫没有得到政府的援助金,而且五个孩子还在念书,生活还挺困苦,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我暂住的公寓位于丛林区,走路回家偶尔会闻到丛林的味道,那让我常常想起外婆家。凌晨下过雨之后,路上会看到超巨型成群的蜉蝣们缓缓从树林里飞出来,咋看之下它们似乎好像迷迷糊糊在空中飘浮,但却乱中有序地朝同一个方向去。到了公司后,发现满地都是蜉蝣留下的翅膀,但不见躯体。打扫起来特别麻烦,不能太用力,不然翅膀也跟着“飞舞”;只能轻轻地、slow-motion地打扫。我想它们是朝着公司的灯光来的,因放工之后我们会留里外两盏灯,以制造“有人在家”的假象(公司是两层半的半独立式房子,并不是“典型”的公司)。

放工回到家,房里开了灯,开始准备晚餐之余,太阳早已下山。这时候就会听见“噔、噔、噔”的声音,抬头一看天花板,原来是蜉蝣跑进来找灯光啦。把灯关掉是上策,这时煮好的晚餐只能靠电脑屏幕的微光把它吃完。有时候一、两只误打误撞闯进来,我就会“活捉”它们放生,但有时候看到它们的身子在挣扎扭曲,似乎在垂死之际很痛苦地纠结…想不透。

后来多次与蜉蝣的“邂逅”,与朋友聊起蜉蝣这生物。听说它只有一天的寿命,甚至没有内脏,成虫后也不用进食,就这样死去。然后我们问对方,它到底是为何而活?这个…也想不透。于是请求Google大神,大概只有它知道了吧。先是Wikipedia了一下关于蜉蝣的基本知识,再来才Google到一些比较深奥的文章。原来蜉蝣的幼虫生活在淡水、流溪中,成群的雄虫“婚飞”,雌虫飞入群中与雄虫交配,产卵于水中。幼虫成长后浮出水面,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过一天后经一次蜕皮为成虫。

我继续搜寻,然后很自然而然地输入“蜉蝣人生”这四个字,网民大概会有一番见解吧。很极端的用它来形容各种人生百态,例如“生命如此渺小、短暂而无意义,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微不足道;沧海一粟;叹蜉蝣人生如梦……等等。太多沧桑,太多了。此刻我想起Steve Jobs的名言: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他也有蜉蝣精神呢(no offense)

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要不是他挑战截然不同的人生,往阿拉斯加寻找自我,内心想回归大自然却遭受生存意志的挑战(Into The Wild);要不是得了癌症,在别人听起来很安慰的话也变得无谓(50/50);要不是我每天跟蜉蝣有如此邂逅,也不会想要去了解它们,也不会去研究它们带来更深一层的涵义,也根本不懂有这么一部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叫《蜉蝣人生》(Life In A Day)。…明天就看。

06 May, 2015

《 The Lunchbox 》


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应该是我想念X公司附近的Menara Maybank后面的印度神庙旁边的印度小食店的食物了。食物很好吃,多选择,分量多,价格也合理,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banana leaf印度餐。印度的食物很多样化,颜色看上去红得辣死人,但辣中带酸、甜和苦,给味蕾双重的刺激感。友人说,当他们去吃banana leaf的时候,会说:“Banjirkan。” 听了这一句,店员就会挥动舀子盛满咖喱汁,然后好像洪水那样“浇”遍整个白饭直到不见白饭的白为止。

片中美丽的误会让一个失去妻子的丈夫充满希望,他期待每一天的午餐,就好像他逝世的妻子给他做的午餐味道那样。那是家常便饭的味道,和往常从店里订的午餐味道不一样。这可以说是很另类的“偷情”,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心里总是觉得和一个每天做菜给他吃的陌生妇人,有愧对他人的感觉。妇人的丈夫出轨,也是味道告诉她的。味道是记载过去的记忆体,食物亦是如此。好吃的食物,一定是回忆里尝过的味道,唤起某些moment吃过的什么食物。


以午餐盒传信纸沟通,他们渐渐把心事都告诉彼此,而都是陌生人的他们,反而更容易敞开心扉述说。我非常认同这一点,因我本身也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放下身段、自己的过去和顾虑,以开放的心情去交谈,有几段从陌生人开始的友谊,的确让我获益不浅。


他有个整天跟紧在他身边的新职员做配角,实际上反映着他们俩是如此类似。也许以前的他还是小伙子的时候,也好像那个新职员一样,对工作有热忱、热爱妻子的男子、孤军奋战的新郎哥。反观自己已经濒临退休生活的阶段,既没有家庭,再也找不到生活的动力。她的午餐盒顿时让他抱有在有生之年可以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希望。


我想,为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做菜,可以很幸福。


它都这样对我



http://www.mydesy.com/move-illusration

我X公司三楼的门常常这样对我,原因大概是我不够高的关系 ಠ_ಠ

03 May, 2015

《小森林》

近乎每一天的晚餐,我都尽量亲自下厨。同事说,放工回到家,还要准备晚餐,不累吗?我倒觉得还好,在每天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些惬意且想要spend time with quality的时段,就是准备晚餐了吧。准备过程虽然麻烦,但能够吃到自己煮的食物,我却觉得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为工作一天而劳累的自己,煮些好吃、健康的,何乐而不为呢 ;)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小森林 • 秋夏篇》,让我有所憧憬将来有一天能够活在像小森这样的地方。



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反而很充实,远离城市的喧哗。除了要收成和准备三餐之外,偶尔发明新料理,可以送给隔壁家的邻居试试新手势或招牌小菜,下午聚聚喝个简朴的下午茶聊家常。电影里头的女孩离开家里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家乡独自一人生活,融入农村生活挺自在,也有那么一瞬间让我觉得,她还是小女生,对农村活会抱怨,却也努力想要炒出妈妈当年清炒菜心的味道。






每在导演镜头之下的画面,都是摄影海报的画面,那么细腻,那么典雅。当这部电影是美食电影来看,也太过低估它,它应该是生活品食的艺术电影,因日本人对品食很讲究,电影当然也该如此,它果然不让人失望。90%品食艺术、10%故事性的《小森林 • 秋夏篇》,part 2 还有《小森林 • 冬春篇》,大概是50%品食、50%故事性的续集。期待期待。



07 April, 2015

Sia


最近听回主流歌曲,偶尔听听还不错。听听音乐后再去看看MV,是一种上班忙里偷闲的乐趣。听人们说Sia本人不太在公众场合露脸,形象很神秘的歌手。但我注意到她的MV都是由Maddie Ziegler(MV中的小女孩)代演的,发型酷似歌手本人。MV的画面可以说是一种Art Performance,说真的看懂的人可能没几个,但对我来说那就是她要带出的内心戏吧,即歌词说明一切。好好欣赏这首Elastic Heart吧。

15 March, 2015

《一一》


一一



我几乎把整个电影都写出来啦,所以想看电影的话大可以跳过这篇文章,直接去看电影。若要概括它的一句话,那是:在那三小时里,仿佛看到自己人生中的各种剪影……



一一



突然间在家人体力不支的时候,她对着瘫痪的婆婆,口中说着的那些东西都是一样的。她如此崩溃,连续几天和婆婆对话,就好像反映她自己的人生一样,几分钟就讲完的人生,每一天都这么的“少”……她受不了了。于是她上山去修行,但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换角度,他们也每天对她说同样的东西。这一堆东西,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他说得没错,生活没有必要再多活一次。如果有机会再来多一次,始终还是会过着跟现在没什么差别的人生。每天早上都是我们害怕的“第一次”,每一天过的日子都是新的,都是第一次,同一天不可能重复两次。每天清晨,人们也从来不会不敢起床,但却没勇气面对生活。重新再开始,也不过如此。

我喜欢他说她虽然已离开,但音乐却留下来了。终有一天那些我听不懂的音乐,会被将来的我听懂,可能证明我已经长大。我喜欢音乐,它述说我心里的故事,那些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只有音乐懂的事。这应该就是我和音乐之间的秘密了。音乐曾经治愈我的伤口不留疤,失恋时听悲伤的情歌倒是自己在伤口上撒盐的最错误选择,而我起初何不认为那是失恋时应该会做的事呢。音乐无所不在,它不会只在人们悲伤的时候出现,它在看电影、吃饭、逛街、搭车的时候留下旋律,记忆在脑海里久久挥散不去。

他当初选择离开她,其实原因并不为什么,他只是毅然地离开她。他的不告而别,除了一堆烂理由之外,他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他当然是生气自己,因为他考到电子系那天,他爸爸很开心,他妈妈很开心,她也很开心,而自己是最悲哀的人。人是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去教他怎么活下去,怎么过日子,但偏偏这个人是他最爱、最爱的人。让他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的,这样就够了。电影情节淡淡地回味,控制彼此的人生并不代表可以真正属于彼此,人们都在初恋时犯下控制狂的错误。“一看到他,我就变得跟以前一样,再次犯错。”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懂,只能警告自己不能再这样,不然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不是吗?我们都要慢慢地思考、慢慢地想…这么一想就五、六年,学会放下的那瞬间才恍然,放下只不过如此。再说,我真已经做到。(快恭喜我吧)

小洋洋好奇的事情总是大人不好奇的,他说人们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他说:“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 他也许很有自己一套想法让大人们看到另一半事情,会让大人会心一笑的方法,突然让我也想重新拍菲林照片。小洋洋喜欢的女孩会游泳,他会为了她在家里的洗手盆学憋气,然后跳进泳池里面当个旱鸭子。小孩总是有勇气做大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洋洋想对婆婆说的话都写在簿子里,一字一句地念给婆婆的黑白照片听,念完后他天真的一笑,终。



我竟然成了泪人儿。


12 March, 2015

三更半夜掏心掏肺真心想要打出来的这故事

一年多以前,他和她的故事拉开序幕。

他们在北京邂逅,从此有着一段无人能解释的关系,即奥妙又耐人寻味。他回来这里后,向她告白,对她的喜欢始终如一,尊重她的想法,靠网络Apps听她说话,关心她一天里接触的人事物。她如常地与他分享一切,如同情侣一般会做的事,但对他的关心偶尔忽冷忽热。他也感到不解,但没有追究。他隔着几千米的距离上网订购特别的花,选择在在情人节送她一个惊喜。她很喜欢,到处向朋友炫耀他送的花。她应该很自豪,有这样一个男人为她如此献殷勤,但她的反应却捉摸不清、无法猜测。

在初次与她一起的日本旅行后,他发现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哦,不,不是“完美”,应该是“有出入”。真正相处之下,才发现她即有公主病,也很难沟通。在那一次的旅行之中,他对她的要求尽力做到一百分,然而她却嫌他做得不够好。造就这趟旅行的只是纯粹因为她无心地说想要去日本走走,没想到他这么爽快地答应了。结果他把行程都搞定,为她量身定制她梦寐以求“以享受的心情”去日本旅行。

他一直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他很懊恼,无助于他们之间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但他却迟迟没有勇气开口问她。她正逃避正视这个问题,拖延他的时间。难得他第一次想要对这个女人认真,但她似乎毫不在乎。在他终于有勇气询问之下,她给了他出乎意料的答案。果然不负他所望,她说她从来没有给他机会靠近她。他当下有一种恍然大悟,就好像电影最后一幕揭晓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何分手那样,一切都有了答案和理由。然后他对她说声谢谢,她最后如神的反击回应他说:“为什么你说谢谢?你应该要生气的不是吗?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很虚伪?” 然后他真的无语了。

最后说明,对她来说他是:

• 倾述她生活中一切的对象;
• 与他送的礼物什么关系都没有的人;
• 送她礼物却不能追究她将如何处置礼物的人;
• 刚好身边没其他人陪伴所以是个好倾述的对象;
• 等到那个对的人出现之前纯粹只是朋友的聊天对象;
• 到现在为止不是男朋友也不是情侣但可以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她好处的关系;
• 去日本旅行之前还约法三章说明他们的关系不是他想象中那种关系的旅行伴侣;
• 只是一个做了那么多努力去靠近她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的痴痴付出型;

• 一厢情愿。

他终于看清,他终于醒悟,他终于回去当初那个我认识的他,对未来目标清晰的他,一直以来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他,可喜可贺,真心恭喜他。一直以来为他打抱不平的,是她对他那荒唐的态度和无聊的招数,她确实是情场“高手”,但我却无法说出任何伤害她的话,毕竟他当局者迷,甚至知道他可能会替她说话,而我想站在他的角度去审视他内心的想法,几经一言一语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如今,他真的已经做到,而我半夜睡不着觉,凌晨4点还在为这篇文章作结尾,证明我多想要庆祝他终于解放。

17 February, 2015

慰籍

有些时候,我会想起搭德士的日子。

工作至深夜无法搭电车回家的时候,我总会致电无线电德士,预定德士最少五分钟之内就会到达,因为系统将匹配最靠近的德士,即刻可以确定是否点招成功。常常会把我载回家的德士来来去去几乎就那两三个,其中我认识了一位叫“聋鬼”的司机,因上了年纪需要用喊话的对话方式和他说话。

聋鬼知道是我致电叫车,很兴奋地向我炫耀他一听到总部报告就奔驰来载我,对我乘搭他的德士显得喜出望外。偶尔夜里看着车窗外那么多路灯亮起温暖的光,我突然有对他产生好奇的冲动,想知道他有几个家人、有几个儿女、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我想这些提问可能比那闪烁但瞬间消逝的路灯来得安慰吧。几经数次的载送后,我和他熟起来,就好像老朋友那样聊天。

“如果你刚刚没有致电来,我差点就去载228号咯!” 228号是他的常客代号,就在那条凌晨依然很热闹的酒吧街,从公司回家的路上都得经过的街道。朦胧的香烟弥漫在冷空气中,红男绿女的夜生活正在升温。警察截停他的德士,探头望了望我,再简单地查问聋鬼几句。聋鬼脸带笑容好好回答他之后,摇上车窗继续开车,随之而来的是聋鬼的破口大骂。我心里窃笑,这场景像不道德的老伯司机携带未成年少女卖春的遐想啊?

起初顶着工作的疲乏搭车时,当下完全不想理会司机想和我聊天而打开的话闸子。再说,我的精神恍惚得不再跟上他口中说着的故事,对于他所说的一切总是有点事不关己的陌生,心里只想赶快回家蒙头大睡。但后来我渐渐对他倾吐工作上遇到的不满,试图从中得到安慰,宣泄的同时却又不忍也不甘面对回到白天的现实。或许撑下去,或许放弃,又或许早已麻木。这就是徘徊在黑夜与白昼那么犹豫的自己。我想也许自己慢慢地被说服,加班到如此深夜时的唯一慰籍,就是跟德士司机有如此的邂逅,也让更真实的自己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