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November, 2016

心智成熟度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难在如何拿捏界限
问题在于不懂何时
踩到别人的界限
而自己浑然不知

我以为,一直以来都很平衡。直到A君对我宣泄B某的不成熟,还有C某的自私,而我当下快站不住脚,有种欺骗自己的感觉,难道我所看到的是假象?心里有难以说出口的难受,感觉从未发觉此事的自己很迟钝。A君是非常明白事理的大人,B某和C某是介于23~25岁的成年人,各自确实有态度和性格的问题,我非常明白A君是站在很客观的角度去看这两位某人,但我终究承受不了这种在背后讨论他们有多不好有多不成熟多自私…的议论。我竟然附和了。人性吗?还真搞不懂我自己。竟然在讨论别人。但自己有资格讨论别人吗?我这么想。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知道自己的不完美,可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而当下那件事被别人讨论而浑然不知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恐怖…明明知道“世界不是围绕自己在转动”,但有时候还是会得意忘形。

事实上,可能大家都知道他们的问题,但只差没说出来而已,于是大家想笑笑就这样带过,或者唯有忍受。但殊不知累积下来的不满就如此倾泄,好像每个人都不想说,不想去当那个当面告知他们问题的人,在心里面给别人标上警告,第一、二次尚可宽容点,但若还有下次的话,就要采取行动之类的。也许他们不是不想说,只是不知道如何说,有时候说了情况还是没改变,倒不如不说,说了也是白说。婉转点说,好像没效果;直接点说,却怕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随之导致工作不顺利,或因私人感情而公私不分明地办事。既然大家都对当事人有意见,但就是没有人当面告诉当事人。

做自己的同时,也要配合大家,工作才能达到最高效率。但如果只是坚持以自己的方法去做,而没有考虑到别人的难处的话,工作效率会减半,甚至让别人无意中替你收尾。觉得自己的方法很理所当然,没有丝毫差错,也许应该改掉怀有这种想法的习惯。也许有些人还在学习中,学习如何配合别人,学习如何体谅别人,不是每个人都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看待事情。我想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于是也有不同的领悟,这些都需要时间去磨合。

A君给我解释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就是他们还年轻。但年龄岁数不代表心智成熟度,心态也会因环境和人事物而改变。如果看不清自己的思言与举止正影响或阻碍他人的话,长期下来会造成他人的压力。

20 August, 2016

苦尽甘来


自从因为客户们的不细心+我工作很忙茫盲+于是我变得疏忽没办法专注在细节上+然后在客户发现我的错误+觉得受委屈和不甘心于是泪洒,虽然老板体谅和客户妥协之后,我渐渐了解,我不是全能的,我也是人类,我也会(在忙碌的时候)犯错。在工作结案的程序上我们不太会保护自己,明明客户也有责任,但为什么总是在结案产品出来之后才发现错误,非得把这错误算在我们头上。于是我想很多所谓的借口来安慰自己,是自己同时兼顾很多项工作而造成的不细心、对的客户是三个不同的下属而每个人都放错重点看走眼不帮忙检查很理所当然认为我们都有“他们认为的认知”、客户的老板又很忙、是自己没有给老板一一确认最终的稿、是没有copywriter帮忙检查文案的拼写有没有错误…从累积的错误开始,身心难以承受,于是开始崩溃瓦解。但这些借口都不是重点,于是我和老板商量,该如何保护我方,有没有方法避免下次再次犯错,提高客户的警觉性,这游戏不是只有我们一方在玩独角戏。

这一打击,才知道。

Lunch Break的力量很重要,歇歇聊聊工作之外的话题再继续的空隙,一头栽进工作拼命做并不会让工作量变少。工作的频率很重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频率,不让人扰乱自己的频率。失败和成功又相等的价值,失败之后所领悟的,往往是自己成长的维他命。没有在失败中找到对的做法,一味怪罪他人的话,只是让自己心情一时好受,却没有想办法改善,将来只会再度失败。要别人与环境配合我们太难,自己改变还比较快。很多时候不是眼前的事情太困难,而是我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因为是习以为常的工作惯例,往往在细节会出差错。人生难免跌跌撞撞,并不可能风平浪静、毫无阻碍,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自己真够幸运,可遇不可求的工作质、老板、同事和环境,至少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很心安。该经历的还是要经历,还是要面对,在那之后提醒自己,我没那么容易被打倒,我会想办法对付,哼。

于是。

我开始跟大伙儿出外吃午餐,不再为了赶工而不好好吃饭。吃午餐期间绝对不提工作,跟大伙儿聊些不三不四的东西。结束一整天累人的工作后买个Orea Mcflurry,好好pamper自己。周末回家和家人一起庆祝二姐的生日,和大姐计划给她意外的惊喜,家人聚在一起是力量的来源。被大姐叮咛要吃早餐,虽然很久以前已经知道吃早餐对健康很重要但宁可赖床多十分钟也不早起做早餐,现在尽可能在上班前吃丰富的早餐,慢慢调养重视早餐的观念,决心很重要,嗯。放工后和大伙儿一起打篮球、打羽球,流汗流汗纾解压力和发泄,顺便让自己可以早点入睡。放工后偶尔也会跟着同事们去lepak找好吃的,我现在才理解为什么身边的人总是在美食里寻找慰籍。以前吃东西也没想那么多,A小镇的Laksa还是B地区的Laksa还是我家附近的Laksa,对我来说就只是Laksa。托同事们很会形容那味道的福,我开始懂得细细分辨的味道,更深入分析每一层,每个Laksa的特点在哪。我想以后会更珍惜每一口食物的味道,惜福、惜福,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除了工作之外,如何活出自己,真的很重要。




05 August, 2016

狡辩似的自我检视


尤其在这种时候,特别想要逃避。

前阵子我告诉前辈,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于是上天给我另一种挑战,不让我继续呆在舒适圈。虽然我早该预料会很难熬,几度都热泪盈眶,但都吞回去。我非常明白老板比我难熬,比我还难熬的老板还得安慰我,那也太不像话。只是…我承认我能够承受的还不多,也不懂得释放。不适当的释放当然很快就可以解决心里压着的石头,但却为身边的人造成负能量。我不想这样。

当下转化还得修炼,看来还不够。

在工作上也不是第一次试过思绪梗塞,但距离上一次也挺久,重新感受它的’魅力’,实在够力。无法正常思考,放空需要告知别人“请等一下(我正在放空中)”,想在短时间内理清思绪但好像很艰难。脑中的不倒翁不知倒下再站起来数几次,表面故作坚强并不是好事,什么都不想理。我很累,实在是很累,累到我想逃避。我不是倔强的人,不会保护自己,只能吞下一切委屈,然后听老板说的那样不把它放在心上,继续前进。事情也已经发生,唯我不能改变的是别人对我的看法。不能得到理解,是唯一让我感到委屈的事,怎么努力得到理解也显得白费力气。一开始会包容,但包容久了,会渐渐察觉包容好像不是办法,于是开始警惕,以免犯错。因为嘛,利益关己。想不到其他的了。“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这话说在前,但其实心里都会介意。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我也是不完美的,所以没关系,慢慢改变心态就好。

我需要别人检视我的缺点,好让我察觉我自己的缺点。很可笑的是,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检视自己,然后问自己对不对啊,做错了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暂时先这样吧…好像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正确的答案。并不是自己有权利允许那种错误的存在,就可以默认它是可原谅的,至少别人会这么认为,认为自己不应该犯错。是我对自己不苛刻吗?…不是啊,我只是累了。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都不是我的问题啊。但也得感谢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让我更清楚这根本就不是我的问题,即使是问题出在我身上,也得坦然面对,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练习的吗?

没关系,再站起来。

我一个人做不来的事情,我不会让其他人也和我一样做不来,我还是会给予建议、办法和忠告,至少这是我可以留到最后的良心。不知会不会有哪一天,我可能会对面临问题的人视而不见…那样冷漠。到时候,请充分地理解那样的我,不是故意要这样的。偶尔的心淡,会比较难免。

23 June, 2016

坠入空洞


顺便提醒自己一下,“气味”回来了。

最近跟三个学院时期的同学很“土豪阔气”似地去五星级的酒店住一晚回来,无意中发现原来前 housemate KK是音乐的知音。老实说,先前我并不知道他有着和我如此相似的品味,当他提及 The Black Skirts 时,我鸡皮瞬间疙瘩起来,心想…怎么可能。然后那个晚上,透过音响播放着 The Black Skirts 的《EVERYTHING》,那个夜晚顿时特别有气氛。小白随着音乐摆动肢体,他说已很久没这样放松;Joe喝了点酒,微醺且酣然入眠;我和KK分享和交换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歌曲和歌手;我喜欢这样,当下多美好。

有时候,一首歌会唤起一些回忆或故事的画面,可能是朋友笑的样子、家人聚在一起的样子、或同事生气的表情。对我来说,它是一种记录回忆的媒介。可能我还不是很能够分辨得出音乐的genre,但我总会无意识地把它们归类。那天《EVERYTHING》一播放,突然在很亢奋的状态之下,无数的旋律和歌曲在我脑中第一时间响起,都快涌溢出来,当下恨不得立刻让他知道那些歌。不知是酒精作祟还是宿醉,那天凌晨两点半才睡。

从那回来之后,那首歌loop不停,根本停不下来。我可以喜欢一首歌很久很久,可以每天播放而且听不腻,喜欢维持在那首歌的意境之下很久很久,久到我有点无法自拔,对之产生浓厚的感情。一首歌可以给我什么样的感觉很重要,它像是一个开关,一旦开始之后会让整个思绪空洞,仿佛坠入另一个时空黑洞,那个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的时空,可以为所欲为思考的空间。独自生活久了,总没办法在房里对着墙壁发泄,伤心或安慰时还得靠这些精神粮食渡过低潮,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愿将来有懂我的人,和他一起分享这首歌,以及一切我喜欢的歌,以及它们给我什么感觉,然后问他也感觉到了吗。我愿一直分享对我来说有意境且让我上瘾的歌曲,即使它们可能很难被接受,但如果你也喜欢这些歌,也请和我分享这首歌让你想起的歌曲,以及你如何知道它们。

《EVERYTHING》触发我在Spotify create了一个叫“气味”的playlist,很难理解的题目,连我也没办法解释,听听归类在里边的音乐就会知道了,呵呵。

19 May, 2016

学以致用的那些片段


今天偶然知道《宝藏猎人久美子》的故事,是源自于《Fargo》。久美子之所以会那么执着,应该是电影的开宗明义“This is a true story…”话说现在有哪些电影不是套上这句话然后吸引观众去看的呢,但久美子是其中一个很入戏的观众。先说明,我还没看过这两部电影,于是就引用我看过的另两部电影來链接一个人生的故事,大概。

能让我看上两遍的电影,刚好都印象深刻。《Into the Wild》是其中一部,但主角最后却因为误食有毒的草药而客死他乡。其中有观众写了这样的影评:“所以说本草纲目要背好。”这是我看过最贴切的影评了吧。假如他背好了本草纲目,他成功存活下来并到达阿拉斯加,假如他寻找到了自我,抱着不失自我的态度,而刚大学毕业的他继续投入他想做的事业,而成为了一名在杂志社的胶片洗印经理。工作了16年之后,依然会做做白日梦,想当初大学毕业出来是多么地有勇气选择实现理想的那个自己,然后想想自己现在在干嘛,不时叹气。但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他不得不踏上一段旅程。也许白日梦不再是白日梦,他得以实现并让自己的履历表增添一些别人没有过的体验。


故事后半段取自《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关于冒险的这两部电影,似乎好像可以勉强扯上一点点的关系(可能是我自己硬生生扯上的),但无论如何,我确实是靠电影中的某些片段存活,就好像久美子那样。不起眼的上班族,目光呆滞地对着电脑工作,没有灵魂地等待下班时间。同事们聚在一起讨论时尚话题,她则蜷缩在一旁融入不了大众。她心灵空虚,甚至不愿跟老同学们有任何的交流和接触。公寓内是她的 safe zone,反复播放《Fargo》。她唯一坚信的是剧中人所埋藏的宝藏一定存在。

当生活已经到了如此空洞、乏味的程度,偶尔会想“是时候去旅行了。”但难免从旅行回来之后就把心停泊在外国,而光剩下身体回来履行日复一日、机器似地工作。我还在学习中,如何不把灵魂留在异乡,也把心带回来,和在旅行中体验到的,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从澳门香港旅行回来直到现在这段日子,我手上的工作从未停过。老板说,很奇怪的是,我去旅行的那几天“工作们”都很寂静,可能感应我已经回归工作岗位,一下子“嚯”地涌上来,我有点喘不过气。那几天很累,确实很累。要顾及自己的工作之外,要给予新同事(已经不算新,工作至今也快两个月半了)引导,策划好我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我要完成的工作,以及他要完成的工作。

之后昨天和今天终于闲下来,晚上却异常的疲倦,11点就累倒在床。那我是如何把在香港旅行体验的东西用在生活上呢?答案是:西多士。是的,我的确对西多士上瘾,这一生中没有试过那么渴望回到家可以吃上三片西多士。在香港旅行那阵子,我和CC选一间早餐店,挑了有如香港早餐店熟悉场景的座位,点了奶茶和菠萝包,悠闲地吃着好吃的西多士,和CC聊着日常和抛下的工作,望着窗外是绿油油的公园树林。这种悠闲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心想人生何来这种悠闲啊。我开玩笑地对CC说,我只有在旅行中才会心思细腻地挑选要穿怎样的服装,平时上班前连看都没看,就这样随手捉件衣服穿上就出门。

对我来说,电影和旅行有同工异曲之妙处。同样的电影会看个三、四遍,每一次看都有不同层度的观后感;去过的地方将来依然还会再去,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以最简单的描述缩小到生活,每一天都过着不同的日子,不可能每一天都重复昨天的日子、每天想着和昨天想过一样的东西、每天吃回和昨天一样的早午晚餐,重点是在于如何操纵心态如何让它(日常生活)不一样。正如我晚餐餐餐都吃西多士,就会有以下如此的想法:

第一次吃西多士的时候,我一个人享受这美好的Me-Time。
第二次吃西多士的时候,我把西多士的照片拍下,以望梅止渴之用。
第三次吃西多士的时候,我把西多士的照片send给我大姐看,她就会说下次煮给她吃。

第四次吃西多士的时候,我可能已经在大姐家煮给她吃了。(至今还没 将来会实现 哈哈)

29 April, 2016

从鸡变成鸡肉这回事 (刊登題:吃不浪費)

小时候跟妈妈去巴刹,她都会先光顾一个卖鸡的马来人,从竹藤笼里选一只活生生的kampung鸡,然后吩咐那个马来人当场宰杀那只鸡。要回家的当儿,看见妈妈手中黑色的塑料袋里装着好像鸡毛帚的东西,我就知道待会儿又要做最讨厌的事情。我猜,当时我妈没有吩咐他把鸡毛除掉,可能要加钱。这种活儿,就让我们这些小的来做。回到家,妈会煮滚一壶热水,把那只鸡放在盆里,然后把热水淋着浸上。一阵子后,我们开始(空手)除鸡毛。一开始对于那阵阵从鸡身上发出的味道,当然不是那么的喜欢,还有剃毛工程之后手上残留的味道,有一阵子都没办法接受。剃毛工程进行当儿,我会看到它颈项有一个洞,大概可以想象得到它是怎么死的。老实说,我从来都没有亲眼目睹过那个马来人活生生把它宰杀,或许看过之后,我再也不敢吃鸡。曾经因为我妈很喜欢买kampung鸡,那一阵子很常会吃到鸡,我很反感,有时候干脆不吃,因为吃在嘴边时常常会想起剃毛时的那个味道。

市场上卖的鸡,已经经过完善处理,表皮光鲜亮丽,没有一根鸡毛囊管或毛发,自然而然不会让人家想起它们从鸡变成鸡肉的样子。前阵子,同住一屋檐下的屋友看到我从超市买回来包装好的鸡腿肉,她说好像打过激素针的鸡肉。我听了这句话,越想像越是不敢吃它,让它在冰冻箱搁放很久。最终我还是吃了。也许这些种种对鸡变成鸡肉的恐慌,只是当下的矛盾,或许犹豫那一下子,然后抱着别浪费食物的心态吃掉。无论吃着小时候去巴刹买当场宰的kampung鸡,还是长大后吃着从超市买的鸡,后者总会让我想起前者提醒着我该感恩吧。

曾经有一次出席中学朋友的结婚晚宴,由于没有被安排桌号,于是大家随心而坐。到最后我发现,这下真完蛋了,十人里有九人是女生(包括我)。当第一道五福临门上菜时,大家可能都已经挨饿,一扫而光。然后第二、三、四道开始接着来。之后,果然不出我所料。麦片炸虾开始是切断点,除了男生之外,女生们竟然连碰都不碰。我问坐我旁边的朋友,为什么不吃虾,她说麻烦剝壳。好吧,我主动开口说我剝壳给她,她才勉强吃几只。她不介意我用手剝壳,其实她只是嫌麻烦,剝壳之后很狼狈,还是选择一动不动然后呵呵呵地跟旁边的女生聊天。看到这场景,你说她们有着蚂蚁的胃我还真毫无异议。嫌麻烦、蚂蚁胃、怕肥胖各种借口,可想而知。到最后食物没吃完,但甜品一上来,大家都吃个精光。打从那次之后,我很抗拒出席婚宴,有几次都是托朋友包红包去。

前年,我偶然有幸出席大姐夫学校的教师晚宴。爱大华和实兆远地区的教师们都会出席这晚宴,只是当时大姐夫的校长临时没办法出席,他吩咐我大姐夫随便带个人去就行,于是他就带着我去,即使我不是老师(所以我是代表大姐夫的校长出席的)。每一道菜上来,都被吃个精光,我大姐还怕我没得吃呢。如果有吃不完的菜,桌上都备有塑料袋,总有人会打包回家。即使不是吃到甜品之后,在那个盘子被收回去之前,总有人打包食物。这一次让我见证不同的环境而培养的习俗,真的很重要。爱大华和实兆远不是大城市,每个人从小都知道生活环境的条件不是很好,更加不会浪费食物。大家都是互相认识的关系,用塑料袋把食物打包,最后分派给想要拿回家的人,就是对食物的尊重。隔天把打包的菜煮成菜尾汤,味道绝对一流,外面吃不到呢。

梁文道在他的《味道 人民公社》里说:我们的生,靠的原是无数生灵的死。没有一种食物不是生物,人必然要靠其他生物过活,这是注定了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点非常浅显却又非常容易被遗忘的道理。你不用放弃进食,自残致死,你甚至也不用持素斋戒。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让自己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得以成长,时时对食物感恩并抱尊重的心态,但我想很多人常常会忘记这一点。

[於2016年4月22號星期五刊登中國報副刊-諸家]

28 March, 2016

我从她身上看到的自己

有些话想跟你说,却不好意思。所以就只好用email跟你说了。

我想和你说谢谢。谢谢你愿意把你会的东西,会的知识,每天的一点一点的教会我。我在你身上学会的比在学校还学得多。

你教会我做事要细心,不可以马虎,要学会用guideline,东西要zoom in来看,颜色要好好。这些是我以前从来都不会去注意的事。更重要的事,我从你身上学会不要自私,要愿意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别人。

谢谢你的耐性。我老师做不到的,你做到了。谢谢你愿意花时间讲了一遍又一遍,示范了一次又一次。对不起,有时候我还是会忘记。谢谢你从来都没有跟我说“你不用做了, 我帮你做。” 反而,你会跟我说“其实你可以这样做……”,“你可以try看……”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鼓励的话,都是愿意再给我尝试的机会。谢谢你没有放弃我,谢谢你给我机会。

这10 个星期除了好好让我学习之外,也是让我反省自己的不足。每天能够跟你学会一点新技术,就等于每天一点一点的弥补我的不足。

最后想说声对不起,如果我之前讲话不小心伤了你,请不要放在心上。

不管以后有没有机会一起做同事,不管以后我去到那里,不管还会不会见面,我都不会忘记曾经有你这么一个好同事,好老师。

谢谢你,老师。:)

丽虹



…充满恩宠的一天。

19 January, 2016

(开场白 1)
同事辞职,做到二月底。她在这星期去台湾旅行,在那之前夜夜赶工。公司又来了新实习生,我又开始重新灌输她基本知识。对,又。比上一次从容许多,也懂得应对,重点是她会开口问,且好奇心重。工作依然如此,(省略)。Spotify依然如此,广告越来越多,对它又爱又恨。上个周末回家,提早和家人吃火锅团圆饭,因我爸新年期间要去吉隆坡照顾我婆婆,所以除夕夜没能参与我们。原本很简单的全菜火锅,我爸越买越兴奋,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连原本不在list里的螃蟹和虾也都买了。我姐说,乐萱明年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乐芯长牙后会坐会爬会捉东西了。

(开场白 2)
去年才刚过不久,朋友好事坏事接着来,有的去吉隆坡开始工作生涯,有的辞职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失恋后久久不能复原。然后呢,《哈利波特》里的石内卜教授癌症病逝,他在里面演的是假反派暖男呢。大卫鲍伊的死为音乐界带来冲击,我只在《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和《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听过他的 ‘Space Oddity’ 和 ‘Heroes’。最近因为看了《军中乐园》而看了陈意涵演的《闺蜜》,发现余文乐真的很“张志明”,好想重温《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暂时性陷入余文乐的魅力,好像也不是坏事。我总是对偶像这一类的明星人物克制,提醒自己不能太过疯狂地迷恋,好像自己无法释放自己那般。自己当年很迷恋的周杰伦都已经结婚啦,重温之下才发现他以前的歌比较好听呢。

(切入主题)
最近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关于承认自己的软弱就能够变坚强吗?我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是脆弱的,但并不代表我在未来永远都不会碰到它,终究该来的还是会来吧。有时候承认自己软弱的心态,大部分是觉得不想跟自己过不去、何必这样、干嘛这样、就这样算了吧,但身边比较强势的人会认为,那是你应该得到的,要去追究,要去讨回,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应该的,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开始就理所当然就这样的。与其追究原因,倒不如在事情发生之后,臣服于事实再做出适应的心态调整,毕竟自己无能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总结)
我将会轻轻带过,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对自己内心观察透彻,然后把心安顿好。

(总总结)
做人简单点呗。

(复杂点的总总结)
我只能说这是我人生中免不了的经验,放不下也丢不掉也忘不掉。但也很感恩,我领悟、感悟、顿悟很多。也许上天正在告诉我,祂要试探我。


…推卸 done。

01 January, 2016

贰〇壹陆

:: credit to Yu Wen ::

2015的最后一天  •  2016的第一天
有你们一起疯,看你们疯我也满足。

大家2016年都要幸福、安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