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October, 2020

不客观的物质需求

我最近对那种实现小小欲望的满足感有种骄傲,该说是现在才领悟到物质世界带给我的快乐吗?

近日和友人聊天时谈起父母以前的生活都吃过苦所以明白赚钱不容易,但反观俩老现在的生活方式都大不同,一方省吃俭用、一方享受当下。俗话说,孩子从小被父母灌输的概念真的会影响一辈子。我妈在日常中频频唠叨她执有的金钱观念,在我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奏效。我妈到现在还会问我新买的衣服多少钱、去旅行这么花钱不要去、钱要存起来以后老了才不会愁等等的劝告。我的原则是先满足需求,再解决欲望。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对想要的执着个屁,为自己花钱都不爽不快的。

对一切物体和现象都认为是客观存在的我,其实对于那间咖啡馆的食物好不好吃、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味蕾没有太大的执着,我甚至认为食物好不好吃跟当下一起去吃的人有极大的关系,记忆中好吃的食物都有很美好的回忆。但这种既定概念足渐改变,味蕾有想吃的味道,虽然千里迢迢驾车去只为了满足味蕾,脑子里是一百个不愿意的,最后还是身子先行动了。

有一次和友人吃饭,店员下错单,上来的甜点不是我们要的口味,于是叫来店员说他们下错单,请他们重做。但当下这店员有点错愕,首先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下错单的表情,还问我们是不是OK with这个甜点(感觉有点强迫我们接受)。我当下就启动客观mode加上软耳根,感觉到店员的为难,我什么口味都可以接受,下次再回来点那个口味就好。但友人想了想,还是坚持要求店员重做。啊,对了,这是身为客人要求的权利呢。我从事的职业性质都在满足客户的要求,是属于服务类型和解决问题的设计行业,所以我明白服务的人做错事情有多为难。偶尔忘记我有时也是客人,可以向其他人提出要求或疑问,尽力满足自身其他的需求。

客观归客观,但Papasan的食物是真的好吃,因为份量实在是没话说~


文/2020.08.30

01 October, 2020

经济学男孩

两年前,我曾经在一个宗教形式的聚餐上遇见一个经济学男孩,初认识见面就跟我畅聊“使命”、“人生目标”这些话题。

他觉得经济学是他的人生目标,好比自己活在这世界上的存在意义似的。

我问他,“那如何肯定这种使命?”

他说,他就是会知道。

他还说,找到最高境界的自己,提高生命的境界,是每个人的专利。

快散场的时候,我无意中听闻现场有个患有轻微忧郁症的孩子,于是父母才带这孩子来参与聚会,借助宗教的力量让他好起来。

我后来才知道,那个患有轻微忧郁症的孩子,正是那个和我畅聊的经济学男孩。

在他人眼里,他的使命、人生目标、理想,都是想太多而导致轻微忧郁症的因素。

我后来再也没去过那聚会,却时不时会好奇那个男孩现在过得怎么样了。